9月1日,北京大学张家场考古队全体师生抵达本年度田野考古实习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盐池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县博物馆配合此次发掘并对考古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次日起,张家场考古队前往盐池县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处开展系列思政教育课程,意在对盐池当地的红色文化、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基本概况作以初步的认识。
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9月2日至4日,北京大学张家场考古队师生先后赴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毛泽民纪念馆、李塬畔革命遗址、高腰岘炮楼遗址。
考古队成员们首先来到了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毛泽民纪念馆进行参观。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厅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西征解放盐池、红色政权建立”“盐池军民大生产、边区经济得保障”“回汉军民齐战斗、民族团结显神威”“李塬畔——打不垮的红色政权”“边区文化教育的里程碑”,生动形象、全面立体地展现了盐池作为宁夏第一个解放的县城从解放到新中国成立13年间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毛泽民纪念馆依苏维埃政府原貌修建,展馆基本重现了革命年代艰苦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环境,展览陈述了作为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毛泽民同志于1936年6月至年底在盐池主持的一系列工作。走出展厅,考古队队员王蕻荃有感而发:“了解了毛泽民同志的事迹后,我深受触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造福了这片土地,也应被我们继承、发扬”。队员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敬重与真挚怀念,站在烈士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在革命先烈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砥砺前行。
位于盐池县南61公里的李塬畔是1947-1949年宁夏工委和盐池县委、政府机关所在地,在宁夏和盐池革命史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参观李塬畔革命遗址的过程中,考古队员们了解了盐池县委、政府机关撤退至此后,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事迹,感受了革命先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三孔坐北面南、依山傍沟的生土筑窑,真实再现了盐池县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指引考古队员们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与考古实践工作相结合,争取在考古工作中做到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敢于挑战。
在与李塬畔党委书记交谈的过程中,考古队队员李超颖表示:“几十年前,先辈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终于换来革命的曙光照入盐池大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当传承如此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
高崾岘炮楼构筑于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之前,由西征红军部队所建,是珍贵的革命时期历史遗存。在高腰岘炮楼的参观,让考古队员们思考革命遗址的研究、保护、开发、利用措施,以及如何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周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红色革命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问题。
寻迹历史遗址,体验学科魅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不仅是红色革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之地,亦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为期3天的行程中,考古队师生们前往宁夏长城博物馆、花马池古城、高平堡古城感受盐池县作为西北边防要冲所拥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宁夏长城博物馆坐落于万里长城中唯一以“长城”命名的关隘下。长城博物馆旨在挖掘长城深厚的文化内涵,保护长城文物,弘扬长城精神。通过对长城历史的进一步深入了解,成员们更加明晰了盐池“屏蔽陕晋,控扼河陇”的战略要冲地位,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接下来即将进行的考古工作的重要价值。
花马池古城始建于明代,以黄土夯筑,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整体的修葺和重建。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考古队成员感受到了盐池历史的深远厚重,同时亲身了解了古代城墙的基本建筑形制,为不久后将要进行的考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高平堡古城东距盐池县城30里,是明代重要的边防遗址。远眺古城遗址,成员们在对古城遗存有了整体把握的同时,感受“紫塞微茫连云翠,高空鹰隼下长川”的壮阔景象。随后,考古队成员来到了深沟高垒沿线上的重要城障之一——安定堡古城,并对城墙现状、遗存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对明代长城防御体系、安定堡的军事重要性有了一定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他对革命文物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作为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的交通要塞和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池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更是一篇洋溢着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热土。在多年的工作当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始终坚持将思政教育与田野实习紧密结合,在一线田野实践中锻炼青年的思想觉悟,以红色基因引领考古人的前行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文物考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本年度,考古队仍将在盐池大地上接续奋斗、发扬传统,建设学术与思想水平并重的优秀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