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又到了离别的时刻,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再次祝贺大家经过两年、四年的努力,顺利毕业。这一段一直在朋友圈看大家晒在燕园各处拍摄的毕业照片,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两个人,有的是一群人。看到大家幸福的笑容,看到大家这么年轻,真是令人羡慕!记得两年前的9月15日晚上,2020级学硕班和专硕班在学院报告厅开了第一次班会,我在班会上说,可能下次再见到大家就是毕业典礼了。这些年里,在课堂上、在校园里遇到大家,见证大家的成长,也读到大家认真完成的课程作业和学位论文,看到你们找到心仪的专业方向,并就某个具体问题有了深入研究,能参与、陪伴大家度过这段时光,是老师们的幸福。大家即将开始新的生活,进入新的人生阶段,而“我”却留在原地,开始新的“循环”,真想和大家一样,再“毕业”一次。这几年国内、国际都有很多大事,而且感觉很多事都会带来深远影响。大家在疫情中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收获了知识上的成长,收获了与同学、室友的友谊,也收获了与导师、与老师们的师生缘分,我相信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分别的时刻,还是有一份不舍,还想再和大家“唠叨”几句心里话。
第一,希望大家可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多想想五年后、十年后的事情,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
大家拿到了北大学位,可以说学生阶段完美收官,可能还有同学要继续读硕士、读博士,我相信在北大的这几年,将是大家人生简历中最重要的一笔。等过几年,回过头来看,学生阶段的人生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幸福的。简单在于规则明确、标准单一,而进入社会,才将是更大的考验。人生的战场有很多种,人生的评价也有很多种,希望大家勇于尝试,不要怕失败,也不要为自己的“平庸”、“平淡”而苦恼,因为到头来,踏踏实实、简简单单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古训说“心中有风景,眼里无是非;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我想北大这个身份将伴随着大家终身,是你们及你们的父母的骄傲。大家要珍惜这个身份,珍惜的方式不是把北大挂在嘴边,或者贴在脑门上,而是放在心里,放到肩上。我觉得别人对北大人最大的褒奖是,“瞧,真看不出来他是北大毕业的”。人生看起来很长,但屈指可数,能做成的事情有限,与其每天“打卡”一样做好几件事,不如两三年踏踏实实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第二,学会尊重别人、包容差异。
儒家讲仁爱思想,“仁”就是两个人,是人与人的关系,“二”个人在一起才能组成社会。孟子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这里的“爱人”是一种博爱、宽容和平等。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与自己不同的人,有时候是肤色、年龄、性别上的不同,有时候是看法、思想、信仰上的不同。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倾听那些与自己有差异的想法。新闻传播这个学科的其中一个功能是学会与别人相处、与他者沟通,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会,才能从不认识到了解、到达成共识,我们是架起沟通的桥梁、搭建交流的平台的人。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有的同学也可能会在国外、在国际机构、在跨国公司工作,这就需要大家有“仁者爱人”的精神,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求同存异”,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后,我想请大家再看看北大的校徽,这个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鲁迅是文学家,是用现代汉语写出了第一篇中国现代小说的作家,也是批判“麻木的看客”和不觉醒的民众的思想家。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他的很多书都是自己设计的封面,而且他对视觉、对美术非常热爱。在鲁迅的推动下,现代木刻艺术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大众艺术。晚年的鲁迅鼓励了很多青年美术家从事木刻艺术,使得木刻从一种工匠式的手艺变成可以表达思想、传递观念的媒介。为什么是木刻?因为图像阅读比纸媒的优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而木刻就是最“物美价廉”生产图像的工具。木刻家在木头上雕刻图案,然后再印刷在纸上,可以快速地复制。木刻的优势在于用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就能制造很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在那个摄影技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年代,木刻是那个时代图像生产的自媒体,因此,鲁迅也是一位媒体学家。蔡元培校长请他的浙江老乡鲁迅来设计北大的校徽,鲁迅用一个篆书写成的“北大”作为校徽图案,“北”在上面,“大”在下面,“北”字像两个背靠背侧立的人,“大”像一个张开臂膀的人。如果说在学校里,大家是别人肩膀上的“人”,有老师、有父母为大家负重前行,那么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我希望大家可以成为下面的那个张开臂膀的人,可以成为为别人负重、为别人铺路搭桥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北大人!
希望未来,大家可以带着家人、带着孩子回到母校,回到新传,这些永远是大家的家园,欢迎回来!
(张慧瑜系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生班主任,本文由其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