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混合式课堂重构项目启动会采用腾讯会议形式线上举行。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作题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关于混合式课堂重构的思考”的主题报告、教务部教学办副主任冯雪松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试点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王世强、陆俊林分别进行了院系工作动员。国家级线上线上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顾红雅教授,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学院汪小林教授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经验分享。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冯菲作了关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的主题报告。
刘建波强调,在新时代下,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遇到严峻挑战,教师需要思考怎样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甚至引领目前的变化,需要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培养方案、学习目标、学习预期的个性化,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考核方式都需要做出调整,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实现课堂重构。他以蔡元培先生的“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的话作为结语。
刘建波作主题报告
冯雪松介绍了项目的定位,“混合式课堂重构”项目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模式来重构课堂,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加强课程面授环节的学生参与,强化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此次项目试点面向前期在慕课及混合式课程建设方面基础较好的信息技术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在试点院系中,各有一定数量的本科课程参与试点建设,教师在过程中参与研讨活动,细化各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在线课程准备,在2022年秋季学期或2023年春季学期实施混合式教学。此次试点项目以院系为主体、鼓励多样化、强调过程的精细化。教务部将做好配套的支持,并将根据试点情况在全校更大范围推广。
混合式课堂重构试点项目介绍
王世强、陆俊林分别就本院系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已有基础和推进思路作了发言,并鼓励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表态学院将大力支持试点建设工作。
王世强和陆俊林作院系动员发言
顾红雅与参会教师分享了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她的两门课程都用到了混合式教学方式,一门是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生物进化论”、一门是专业选修课“植物多样性及其演化”,两门课程有很大不同,但都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分别磨合出了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顾红雅也提到,混合式教学需要投入的时间更多,但是看到同学们从里面真的得到了更大的收益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时间还是花得很值得。
顾红雅进行经验分享
汪小林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算法设计与分析”中采用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授课方式,本身就具有线上线下结合的优势,线上课程作为课前学习,会穿插进度调查、在线答疑等环节,线下课堂侧重学习的引导、学习效果的检验、重点内容的回顾、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这样几个方面,小班课会对很多思考问题进行讲解。
汪小林进行经验分享
冯菲谈到,混合式教学是借助数字技术所支持的这样的一种教学,但落脚点不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得更有效,要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混合式教学是多个场景的融合,是非常灵活和弹性的,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不同的优势。她介绍了知识扩展型混合模式、练习导向型混合模式、学术对话型混合模式、反馈驱动型混合模式等不同的做法以及设计原则。
冯菲进行主题报告
此次会议正式启动了以试点院系为主体的混合式重构课堂试点项目,将从强化课堂实效的角度,带动一批老师做课堂改革和教学研讨,打造院系教师教学共同体,探索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引导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教改的方向。未来,将借鉴试点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更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