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杂志协办的“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暨系列活动启动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储吉旺报告厅(101会议室)举行。本次启动会是北京大学“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大经济学院的师生代表汇聚一堂,共论“一带一路”十周年建设历程。
会议现场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刘卫东,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建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王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教授王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经济科学》常务副主编、编审于小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唐毓璇,北京大学出版社经管事业部编辑兰慧。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主持。
董志勇代表论坛主办方致开幕辞。他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十年间的建设历程。董志勇谈道,过去十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践行者”。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系统推进“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高度肯定。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发挥院内“一带一路”学术研究优势,出版著作《“一带一路”协同系列》丛书先后入选“十三五”重点图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迎接“十九大”重点出版物,并以英文、俄文和阿拉伯文向世界刊发;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学理支持。此外,从“一带一路”研究的国际宣介来看,学院主动发声传递正能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际研讨会和宣传活动,主笔起草国际组织相关报告,主动向国际社会阐释“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不断拓宽国内外朋友圈,为“一带一路”“软联通”和“心联通”打通“文脉”。学院将继续以创新和担当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围绕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等领域举办系列活动,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共同谱写“一带一路”事业新篇章。
董志勇致辞
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刘伟就“一带一路”十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总结。他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十年中,中国学术界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具体实践,相应研究成果日渐深入、系统,学术影响力逐步由国内延伸至国际,在全球范围内均引发了重要的学术讨论。此外,从国内“一带一路”相关的学术研究力量来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均为国内较早开始“一带一路”研究的重要学术团体,分别就“一带一路”的经济效应和国际多元化视角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这些工作为推动国内高校、研究机构持续深入进行“一带一路”学术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他谈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是动态的,亦是发展的,学界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认识应结合新时代下中国国情的变化而同步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其中,如何通过“一带一路”重要倡议的实践,落实其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核,进而让中国的现代化引领全球化,让全球更好地分享中国现代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最终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学界同仁未来需要继续深耕的重要课题。
刘伟发言
开幕式后,进入主旨发言阶段。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分别从理论研究、经验成就、全球治理、南南合作、经济地理、区域定位等维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全面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专家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实践途径提出建议。
在“一带一路”十周年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和后续主题活动预告环节,王文、兰慧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一带一路”十周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和介绍。张辉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年度十场系列学术讲座活动。
会议现场
在“一带一路”建设迈入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将围绕更好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举办系列活动,回眸十年峥嵘路,扬帆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