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22日,第十届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The 10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gional, Urban and Spatial Economics in China)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筹办,会议得到国际学术届广泛关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爱尔兰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百余名学者参与会议。
主会场设置了五个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共进行了59个报告。报告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主题涉及环境、住房、交通和土地等领域。本次会议旨在提高区域、城市和空间问题在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关注度,并加强全球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网络。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感谢各方对本次会议的关心与支持,他介绍了会议会场设置情况和学院近年发展情况,希望各位与会嘉宾积极探讨、共享学术盛宴,为中国区域、城市和空间经济学研究贡献力量。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教授在致辞中明确了本次会议的目标,并鼓励各位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朱晟君研究员主持。
贺灿飞致辞
刘志致辞
大会主旨报告上半场由刘志主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Andrés Rodríguez-Pose教授作题为“欧洲不满情绪与区域发展陷阱”的报告,该研究以欧盟成员国为研究对象,关注区域发展陷阱在欧洲怀疑主义兴起中的作用。康奈尔大学John I. Carruthers教授作题为“孔雀东南飞:1990年至20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引力分析”的报告,该研究旨在分析过去30年内中国人口迁移动态,并探讨户口制度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
大会主旨报告下半场由俄亥俄州立大学Mark Partridge教授主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Breandán Ó hUallacháin教授作题为“组织粒度与美国发明地理”的主旨报告,该研究的目标在于将美国城市的发明组织与专利申请强度联系起来。都柏林大学Dieter F. Kogler教授作题为“重思演化经济地理学:通过非本地网络实现知识多样化”的报告,他评述了演化经济地理学当前趋势,并构建了包含网络动态视角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他重点关注了可能极大重塑区域当前发展路径的“非本地网络”,并介绍了相关实证研究。贺灿飞作题为“追根溯源:中国区域产业重构的碳排放效应”的主旨报告。该研究关注中国区域产业重构的碳减排效应,并探寻具体作用机制。
主旨报告现场
研讨会以环境、住房、交通、区域、土地、人口流动、集聚和政策为主题分设15个分论坛。参会者就不同主题进行汇报和评议,围绕学科发展、理论前沿、实践启示、变量设定、模型检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大会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