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动力学领域的国际盛会——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CMSD 2023)于2023年9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举办,来自23个国家的37位院士、7位国际学会主席/副主席、18位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等全球一千余名专家、学者和工程师齐聚一堂,聚焦“认识动力学规律,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大会主题,分享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方面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机械系统领域国际学者在理论、试验与工程实践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快速全面发展。
会议现场
9月2日上午,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在北京正式拉开序幕。开幕式首先举行了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SMSD)启动仪式,副理事长、加拿大工程院Marco Amabili院士主持仪式。理事长、国际会议常设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芮筱亭教授致辞,介绍了学会的筹备情况,并对支持学会的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和组织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芮筱亭院士介绍ISMSD筹备情况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Marco Amabili院士邀请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缨,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桂华,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刘怡昕院士,芮筱亭院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刘建,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过利平,Zhenghong Zhu院士,Marco Amabili 院士,Marian Wiercigroch院士,郭万林院士,都有为院士,李述汤院士,祝世宁院士,胡海岩院士,王振国院士,李东旭院士,肖龙旭院士,杨树兴院士,朱美芳院士,江涌院士,顾宁院士,范瑞祥院士,冷劲松院士,Gilbert-Rainer Gillich院士,Majid Hassanizadeh院士,Nimal Rajapakse院士,Li Cheng院士,Chien Ming Wang院士,廖文和教授,何勇教授等嘉宾登台,共同按下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启动仪式的启动键,全场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与会嘉宾共同按下ISMSD启动按键
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Stefano Lenci教授、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Reuven Segev教授、欧洲科学院Majid Hassanizadeh院士、加拿大工程院Nimal Rajapakse院士、英国阿伯丁大学Marian Wiercigroch教授依次发言,李国平、徐缨分别讲话,对ISMSD的成功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际学会启动仪式结束后,ICMSD2023会议当地主席、北京大学工学院刘才山教授主持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对所有参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会议顺利举行作出贡献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的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刘谋斌教授、北京力学学会庄茁教授、中国力学学会郭旭教授、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桂华教授先后致辞,各位领导、专家对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对所有支持和帮助本次会议顺利举行的单位和个人致以诚挚的谢意。
芮筱亭院士致开幕词,热烈欢迎世界各地的参会学者,并对主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表示感谢。各类机械系统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科技与工业进步的一条主线,而机械系统动力学是机械、航空、航天、船舶、交通工业等现代科技工业的基石之一。芮筱亭院士介绍了第一届ICMSD对世界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发展的显著成效,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在第二届ICMSD期间,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推动机械系统动力学领域的蓬勃发展。
刘才山主持开幕式
刘谋斌、庄茁、郭旭、张桂华先后致辞,芮筱亭院士致开幕词
会议期间,11位机械系统动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主会场奉献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展示了机械系统动力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代表了该学科领域理论及应用的最前沿,为机械系统动力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学科交叉、相关软件开发、实际工程应用指明了发展方向。
意大利罗马大学Walter Lacarbonara教授作了题为“Multi-band Gap Nonlinear Metamaterials”的大会主旨报告,介绍他在非线性动力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将一维和二维的超材料嵌入谐振器中,通过微扰动方法计算非线性波频率,证明其具有较高的非线性可调性,可以应用于桥梁、楼房等工程的缓震设计。英国阿伯丁大学Marian Wiercigroch院士作了题为“Advances in Non-smooth Dynam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的大会主旨报告,介绍非光滑动力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建模分析校准低维动力系统,并在一个模拟高频振动冲击钻井的模型中得到验证,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钻井技术。
葡萄牙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Jorge Ambrosio教授作了“Developments on Railway Vehicles Modelling and Analysis with Multibody Dynamic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wins”大会主旨报告,介绍通过计算机监测铁路机车转向架结构健康状况和悬架状态的数字孪生模型,作为一种新的多体动力学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工业机械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南京理工大学周秦渤副教授代表芮筱亭院士作了题为“Comments on the Universality of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for Artificial System Dynamics”的大会主旨报告,介绍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MSTMM)研究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将MSTMM推广研究涉及力、声、光、电、磁、热学的各类人造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思想,以解决人造系统设计、制造、试验、评估和运用对人造系统动力学快速建模仿真的迫切需求。
南京理工大学廖文和教授作了题为“Application Progress of Dynamics in the Robot Manufacturing Process”的大会主旨报告,介绍动力学在机器人制造中的最新进展,建立刀具端与机械加工部件之间的铣削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能量的机器人运行颤振抑制方法,解决了机器人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石家庄铁道大学杨绍普教授作了“Dynamic Behavior Evolution and Control of High-speed Railway Vehicle System”大会主旨报告,介绍高速机车振动控制的新方法,采用车辆动力学方法和非线性振动理论,基于大量的测试数据和理论模型,揭示高速机车的动态性能演化机制,在实际铁路车辆的运行试验中得到验证。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Dan Negrut教授通过线上视频连线的方式作了“Multi-physics Simulation with Chrono”大会主旨报告,介绍威斯康辛大学-帕尔马大学(意大利)联合开发的开源软件Chrono,该软件在模拟传感器、车辆动力学、地形力学和高性能计算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应用于机械设计、流固耦合研究、生物力学和颗粒动力学等领域。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Zili Li教授作了“Train-track Interaction: Dynamics, Challenges and Health Condition Monitoring”大会主旨报告,介绍多体动力学中的车轨相互作用,讨论摩擦波、静力学摩擦规律、表面几何不规则的轮轨间冲击、车轨相互作用引起的退化、列车动态监测方法等力学和工程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院士作了“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Dynamic Problems in Structural Design & Manufacturing”大会主旨报告,介绍研究团队在拓扑优化和铣削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动态问题的最新成果,展示典型的数值计算实例和工程应用情况,解决了形状复杂的大型工件加工中的切削力、工件挠度、再生颤振等重大问题。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Stefano Lenci教授作了“Recent Advances in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Media on Nonlinear Foundations”大会主旨报告,介绍关于波在具有非线性基底的梁和电缆上传播的研究,找到了一个适用于任何类型非线性基底的精确数学解,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分析结果和波的稳定性。
葡萄牙米尼奥大学Paulo Flores教授作了“Frictional Contact-Impact Problems in Multibody Dynamics: Root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大会主旨报告,介绍一种描述多体系统接触-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正则化和连续模型处理摩擦接触,指出多体动力学工具在机械和生物医学工程这两个新兴科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Walter Lacarbonara教授、Marian Wiercigroch院士、Jorge Ambrosio教授、周秦渤副教授(代表芮筱亭院士)、廖文和教授、杨绍普教授、Dan Negrut教授(线上)、Zili Li教授、张卫红院士、Stefano Lenci教授、Paulo Flores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
学术争鸣,交流互鉴。精彩的大会报告受到参会学者们的一致好评。在每场大会报告结束后的问答交流环节,参会学者们各抒己见,与台上的专家开展了充分且卓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
参会学者与专家深入交流
在主会场之外,大会还围绕非线性动力学、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芮方法)及其应用、摩擦与低速碰撞、流固耦合系统、飞行器系统动力学、仿生与智能体等共计18个研究议题设立了12个分会场,参会学者们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共作224场分会场报告。大会还在会场之外设立了展板,共展出160幅壁报,参会学者们在壁报前驻足观看、热烈讨论。本次大会为从事机械系统动力学相关研究的广大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促进了繁荣学术交流。
9月4日上午,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闭幕,张卫红院士主持闭幕式。张卫红院士代表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常设指导委员会,感谢各位与会嘉宾、志愿者师生、参会展商与现场工作人员对本次大会顺利举行的大力支持,并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颁发一系列荣誉奖项。
张卫红院士主持闭幕式
为表彰航天精工集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由刘才山向航天精工集团颁发重大贡献奖;经过全体参会人员投票,评选出10个优秀壁报,由江俊教授和Jose Escalona教授为获奖者颁发最佳壁报奖;在学术委员会的评议与推荐下,评选出10个优秀分会场报告,由曹登庆教授和Marian Wiercigroch教授为获奖者颁发最佳口头报告奖;在学术委员会的评议与推荐下,评选出10篇优秀会议论文,由Zili Li教授和Nimal Rajapakse教授为获奖者颁发最佳论文奖;此外,大会受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的委托,由芮筱亭院士向清华大学冯雪教授颁发机械工程领域的最高论文奖——梅尔维尔奖章。
芮筱亭院士代表ICMSD常设指导委员会宣布:选定第三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承办单位为罗马尼亚巴比什-波雅依大学,时间为2025年9月,当地会议主席为罗马尼亚技术科学院院士Gilbert-Rainer Gillich教授。随后,现场播放了第三届ICMSD宣传视频,Gilbert-Rainer Gillich教授介绍了会议现阶段的筹备情况并诚邀全球机械系统动力学领域的学者积极参会。
芮筱亭院士在闭幕词中指出,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是一场学术盛会,必将推动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快速发展,再次感谢承办单位北京大学、会议当地主席刘才山教授以及所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ICMSD2023的顺利举行所作出的贡献。同时,芮筱亭院士宣布了在国际会议期间举行的3场国际组织工作会议中形成的多项重大决定。
芮筱亭院士、刘才山教授、Gilbert-Rainer Gillich教授合影
ICMSD2023简介:
机械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机械结构、材料、控制、优化等多个方面。随着人类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对实际的工业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满足机械系统动力学快速发展的需求,常设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CMSD)由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顶尖大学联合主办,每两年在不同国家轮值举办。会议常设指导委员会由35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包括来自10多个国家的15位院士,14位国际期刊主编,14位国际学会主席。现任常设指导委员会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芮筱亭教授,5位联合主席为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主编Aki Mikkola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院士Marco Amabili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Seung-Bok Choi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Yonggang Huang教授。
第二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ICMSD2023)由北京大学、中国力学学会、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力学学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丹麦奥胡斯大学等45家国内外单位和组织协办,得到了中国科协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主承办单位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前沿科技和先进思想文化、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本次大会为全球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设置大会主会场和12个分会场,共18个研究议题,涵盖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动力学前沿与学科交叉研究和动力学工程应用研究三大研究方向。会议共收到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大学/机构的608篇稿件,其中参加会议报告论文315篇,来自6个国家的11位知名院士及科学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参会学者们共作224场分会场报告,展出160幅壁报。大会评选出10篇大会最佳论文、10个最佳口头报告、10个最佳展示壁报,并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IJMSD)等期刊推荐了一大批优秀会议论文。会议论文集将由Springer Nature出版,收录在Lecture Not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LNME)丛书,被Ei Compendex、Scopus等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