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香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于2023年3月21日签署的学术合作协议,2023年10月30日至2023年11月3日,教大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副院长林质彬(LIM Cher Ping)教授,数学及资讯科技系主任杨良河(Yu Leung Ho Philip)教授,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助理教授李宜逊(LI Yixun Annie)博士、助理教授黃凌云(HUANG Lingyun Franco)博士、科研助理查莺莺(CHA Yingying)和周婧怡(ZHOU Jingyi)等到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并参访北大附中和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
10月31日上午,合作项目交流研讨会在教育学院324进行。会议由教育技术系主任贾积有教授主持,参与会议的有教大代表团全体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吴筱萌和王爱华副教授、范逸洲助理教授,以及教育技术系的7名博士生和硕士生。阎凤桥对教大学者来访表示热烈致欢,并介绍了教育学院的历史和现状,期待双方深化合作。林质彬介绍了香港教育大学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项目的进展,包括三个领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变革。北大教育学院博士生陈昂轩、李姗姗、文燕银和硕士生林易分别介绍了各自参与的文献元分析研究,双方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
双方师生合影
11月1日下午和11月3日上午,双方师生继续就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研讨。
阎凤桥致欢迎辞
双方师生展开合作项目研讨
10月31日下午,教大学者在教育学院206举办了三场海外学者讲座。
第一场讲座中,杨良河作题为“AI支持的个性化STEM教育研究趋势:系统综述和内容分析”的报告,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AI推动K12中STEM教育的研究主题、在个性化STEM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AI工具及其如何在K-12教育中应用和体现、AI赋能的个性化K12中STEM教育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杨良河还介绍了他们最近的其他研究,包括图片提示写作任务的自动评分模型、有自动反馈的图片提示写作网站、GPT支持的语言学习、个性化的虚拟教师等。
杨良河作讲座
第二场讲座中,林质彬和黄凌云作题为“疫情期间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报告。林质彬详尽讲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TPD)的内涵,以及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促进大规模教师培训发展,并给出了建议。黄凌云介绍了在PRISMA分析流程指导下,通过文献综述探讨了TPD领域的三个问题:疫情下的TPD项目主要关注哪些重要能力、技术如何融入TPD项目、项目的效果又如何(质量、公平性、效率);发现大多数技术支持的TPD以内容为中心、支持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实践模型,并提高了教师的技能,但大多数TPD项目未能关注促进教师反思,也很少关注公平性的问题。
黄凌云作讲座
林质彬作讲座
第三场讲座中,李宜逊报告了“2000年至2022年全球技术驱动型汉语学习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探究了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学习者的特点、在汉语学习中使用了哪些教育技术、如何利用教育技术学习汉语,以及学习者正在学习什么、学习发生在哪里、学习发生在什么时候。她发现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本科生或高等教育学生,技术主要集中于基于数字游戏的情境学习系统、模仿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提供词汇表和多项选择题练习且纠正音调的语音软件等,而这些使用系统进行的汉语学习,所学的内容相对有限,且对教育技术作为学习环境的一部分的考虑的也有限。
李宜逊作讲座
师生提问互动
11月1日下午,教大代表团在贾积有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大学校园。11月2日下午,教大代表团在教育学院尚俊杰副教授和贾积有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并与该校师生进行交流。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等与学者们合影留念。
教大代表团参观北大附中
11月3日下午,教大代表团与教育学院三门课程的选修学生在贾积有带领下,参观了我国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科大讯飞的北京展厅并与研发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高端先进的技术产品引发了师生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教育领域应用的深入思考。
参观讯飞展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香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于2023年3月签署了为期5年的学术合作协议;5月,教育学院师生赴香港教育大学进行项目合作交流;6月,教大助理教授王慧博士一行访问教育学院。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学者及研究人员交流,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及专业培训等,以全面深化双方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