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值耶鲁大学国际领导力中心创始主任艾玛·思盖(Emma·Sky)访问北京之际,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耶鲁北京中心(Yale Center Beijing, YCB)首次尝试“双场联动”的新形式,在北大和YCB双会场围绕世界秩序及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中美气候合作、实现碳中和的创新路径等话题组织两场精彩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耶鲁大学和YCB官网均对此进行了报道。
5月31日下午,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王彬彬与艾玛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进行首期“大气候对话”。
艾玛在对话中分享了自己追随真心的人生选择,作为一位和平主义者,艾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只身前往战事一线,从志愿者做到地区负责人,后成为美驻伊最高指挥官的政治顾问,其建言对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政策和当地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她把亲身经历写成长篇纪实著作《失去伊拉克》并受邀在耶鲁作专题分享。此后,她接到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的邀请,留在耶鲁成为最受欢迎的“大战略”课程的主讲之一,并创建了国际领导力中心。在艾玛看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世界秩序带来挑战与希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离不开中美合作。
耶鲁北京中心创始主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恩祐与耶鲁大学国际领导力中心首席战略官雨果 (Yuval Ben-Devid) 加入圆桌交流环节,大家围绕中东局势、美国霸权、气候现实及全球领导力等话题展开精彩互动。
耶鲁北京中心专场
6月1日,“从中国的视角看气候合作”圆桌交流会在耶鲁北京中心举行。李恩祐回顾了在北大对话的精彩瞬间,并对大家来到耶鲁北京中心表示热烈欢迎。
活动现场
艾玛强调当前采取气候行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但当前大多数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减排上,而把环境、就业、正义、公平排除在外,只关注净零排放。她呼吁摒弃狭隘的“碳隧道”视角,重新审视碳中和,以看到更广阔的图景。
王彬彬与2004届耶鲁世界学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和2024届耶鲁气候学者、北京碧辟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刁周玮从各自视角分享了对中美气候合作的见解。对话环节由雨果主持。
针对中国在新能源行业取得成就的原因,王彬彬认为,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国内目标“双向奔赴”的战略选择。刁周玮指出,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在供给端利用庞大的制造能力降低成本,在消费端为终端用户提供激励以提升需求。马军以“蔚蓝地图”为例介绍自下而上的舆论力量,指出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可以帮助政府制订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政策。
活动现场
两场活动共吸引了逾百人现场参与,大家对北大碳中和研究院与耶鲁北京中心开创的“双场联动”新形式报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