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人事部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模块二第一讲“如何上好一门课”在哲学楼101教室开讲。本次培训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毛利华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丛治辰主讲,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周谊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北大各院系的97位青年教师到场学习。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王胜清主持。
王周谊介绍项目情况
王周谊简要介绍了培训项目情况。他强调,青年教师教学发展计划是在学校《北京大学关于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校发 [2016] 144号)文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实施,也是教育部和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该项目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深入了解教育部和北大教育发展理念及教学文化;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基础理论,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胜任大学课堂教学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具体实施层面,项目共分为四个模块,采用滚动教学形式。
毛利华作主题发言
毛利华在讲座中指出,高校教师应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平衡关系。他认为上好一门课的前提是“上一门好课”,从受众角度来看课程必须符合受众特点,具备完整的系统性、完备的逻辑性,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并提高其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讲者角度来看,课程则应当是教师的首要擅长与兴趣领域,教师需聚焦该课程持续深耕、不断迭代。毛利华指出,教师应当对课程本身及教书育人葆有热爱,通过了解自我与借鉴他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自我风格,并能够对课程有足够多的投入与付出,从而实现课堂的实时有效互动以及课前课后的持续互动。毛利华强调了做好课件和深入使用AG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指出使用AGI应当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此外,他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提出了心理学原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的运用。毛利华还通过中美高校学生培养成果调查数据对比等实例展示,引发大家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并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成为独特的个体。
丛治辰作主题发言
丛治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开课、备课、授课三方面分析了上好一门课的必要流程。他指出,教师必须兼顾学生需求、院系要求与个人研究,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在承担院系开课任务的同时尽可能围绕自身学术发展点进行课程开设。在备课方面,丛治辰强调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指出应当在大纲中设置思维逻辑的联系点,并保留足够的灵活空间,以便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授课进度。关于授课,丛治辰逐一探讨了课件、讲课稿、互动和任务设置问题,指出课件与讲稿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其关键是为课堂提供服务。任务设置与问题引导能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达到活跃课堂讨论氛围的目的。
通过此次讲座培训与交流,青年教师们对如何开设及上好一门课有了系统的认识,与会教师反响热烈,认为在本场讲座中受益匪浅,有助于自身更好地适应教师新身份,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实质性帮助。
本学期青年教师教学发展计划培训模块二后续还会涉及互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学习考核与课程评估等内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通过开展讲座和沙龙等多种活动,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培训课程资料都将在北京大学教学培训平台发布,便于不能到场参加的青年教师后期观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