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下午,机关党委“科技创新年”暨“机关讲坛”首场讲座开启。讲座邀请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应用工作组杨加高级工程师以“大语言模型助力机关和行政办公工作应用实践探索”为题作分享,讲座还邀请了城市与环境学院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马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项目规划(数据)室主任刘福东分别就“燕云通”的功能和使用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学校整体规划作补充介绍。机关党委书记刘旭东出席,机关党委副书记田越主持。讲座面向全校各单位开放报名,来自校本部、医学部的60余位老师参加。
田越指出,今年是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在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浪潮不断涌进的今天,高校机关和管理服务队伍对新技术的应用有着迫切的需求。本场讲座作为机关党委“科技创新年”暨“机关讲坛”首讲,旨在紧密贴合教职工需求,帮助学校机关和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理解应用大模型技术,与时俱进地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共同探索科技创新在机关行政办公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田越主持讲座
杨加的讲座以“深蓝”战胜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和AlphaGo战胜围棋天才李世石等生动案例入手,细数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里程碑事件。杨加将大语言模型的核心功能归纳为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知识记忆与推理、多模态处理、个性化与任务泛化。在深入阐释大语言模型强大应用功能的同时,他指出,大语言模型存在资源消耗、缺乏可解释性和真正理解能力、存在偏见和不良内容、发生幻觉以及具有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和专业知识局限、面临道德与法律挑战等诸多局限。为了更好地结合高校机关实际工作,杨加以招聘通知的撰写和简历筛选、PPT生成、PDF文档解读、Web前端代码生成、长文本生成、文生图等多个应用场景为案例,场景化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行政工作中的具体使用。杨加还介绍了北大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杨加作分享
马燕分享了城市与环境学院信息技术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工作,重点介绍了“燕云通”一期的试点及使用情况。马燕表示,“燕云通”系统信息架构灵活、功能交互简单、界面视觉清晰,其先进的通讯功能和社区功能能够助力教学工作更高效、科研工作协同性更强、行政工作更方便快捷、师生朋辈交流更通达顺畅。她欢迎更多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实际参与体验“燕云通”。
马燕作分享
刘福东介绍了学校人工智能应用规划与“燕云通”建设的相关探索。他分析了“燕云通”的使用人员及场景情况,并对“燕云通”的进一步推广提出自己的思考。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高校如何投身于技术浪潮,刘福东以对北京大学师生进行的大规模调查问卷分析为基础,分析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部署的情况及受众体验,并针对校内不同群体对人工智能的使用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分析。
刘福东作分享
三位老师的分享既有富有理论性的深度思考,又有切中机关实际工作“肯綮”的案例讲解,为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打开了新的窗口,听众纷纷表示受益颇丰。未来,“机关讲坛”将围绕学校“科技创新年”的主题开展更多有益讲座和活动,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推动机关高效能工作的生产力,为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机关人的智慧和力量。